已邀请嘉宾
演讲人:许宁生
演讲议题:中国纳米科技研究发展趋势与战略思考
国家/地区:中国
机构: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
职务:院士、校长
简介:许宁生,复旦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研究兴趣包括纳米科技、新型半导体材料、微纳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等。他获得中山大学学士学位,英国阿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和荣誉博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校长,现任复旦大学校长。 他是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成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环太平洋大学协会(APRU)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真空纳电子学大会(IVNC)国际指导委员会主席(Chairman of International Steering Committee,ISC),亚澳真空与表面科学大会(VASSCAA)国际指导委员会主席。
演讲人:Andre Geim
演讲议题:石墨烯、二维材料及其他
国家/地区:英国
机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职务:院士、教授
简介: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与诺沃肖洛夫合作发现二维材料石墨烯,两人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石墨烯之父”。1958年10月出生于俄罗斯索契,拥有英国、荷兰双重国籍。1987年在俄罗斯科学院固体物理学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巴斯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继续他的研究工作。1994年,任荷兰奈梅亨大学副教授,并与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首度合作,同时也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名誉教授。2001年,任曼彻斯特大学物理教授。2004年,与诺沃肖洛夫合作发现二维材料石墨烯,两人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诺奖后,海姆又获得了荷兰和英国册封的骑士头衔。安德烈•海姆发表了超过150篇的顶尖文章,其中很多都发表在自然和科学杂志。
演讲人:Marc Parlange
演讲议题:蒙纳士大学的研究议程
国家/地区:美国
机构: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常务副校长
职务: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常务副校长
简介:Marc Parlange教授是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教务长和副校长,土木工程系教授。在2017年加入莫纳什大学之前,Parlange教授曾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担任应用科学系主任。此前,他曾供职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担任该校建筑土木环境工程学院院长(2008年-2013年)和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2004年-2007年)。他还曾分别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担任教授和系主任以及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担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他在康奈尔大学取得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格里菲斯大学取得理学学士学位。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研究科学家,Parlange教授凭借其在环境流体力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国际的广泛认可。他在这一广阔领域所作的贡献主要与测量、模拟空气和水在复杂地形上的流动有关,重点研究空气湍流和大气动力学(大气边界层流动)是怎样影响城市、农业和高山环境的。Parlange教授凭借其出色的学术成就收获了多项国际大奖,包括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颁发的詹姆斯麦克文奖章(Macelwane Medal)和水文科学奖,欧洲地球物理学会的道尔顿奖章(Dalton Medal)。此外,他还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2010年获得EPFL颁发的Agepoly优秀教学奖。他同时还担任《水资源研究》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杂志主编和《水资源进展》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杂志编辑。2017年成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日期: 10月24日 | 地点:A101-104 | ||
---|---|---|---|
时间 | 演讲主题 | 国家 | 嘉宾 |
09:00-09:30 | 开幕式 | ||
每半小时一场 | 许宁生 | 中国 |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 |
安德烈·海姆 | 英国 |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 |
|
Marc Parlange | 美国 |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常务副校长 | |
午餐及展览 |
演讲人 | 国家 | 机构及职务 |
---|---|---|
汤华燊 | 澳大利亚 |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澳大利亚工程院及科学院院士、蒙纳士大学教授 |
Ray H. Baughman | 美国 |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化学系教授 |
范守善 | 中国 |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
Lars Montelius | 瑞典 | 国际伊比利亚纳米技术实验室(INL)总干事 |
顾敏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科学院、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士 |
张翔 | 美国 |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
Michael Maskos | 德国 | 弗朗恩霍夫美因茨微技术研究院院长 |
Meyya Meyyappan | 美国 | 浦项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
Peter Mascher | 加拿大 | Nano Ontario董事会副主席;麦克马斯特大学教授、William Sinclair 光电子学主席、国际事务助理副总裁 |
曹建林 | 中国 | 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前任副部长 |
Mohini Sain | 加拿大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院长兼教授,生物复合材料和生物材料加工中心主任 |
鲍哲南 | 美国 | 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 |
江雷 | 中国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院士 |
Fidel Castro Díaz-Balart | 古巴 | 古巴共和国国务院科学顾问 |
Amanda Barnard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部行政办公室科学主管、虚拟纳米技术实验室主任 |
陈建峰 | 中国 | 国家“863”纳米材料与器件主题专家组组长 |
Jean-Charles Guibert | 法国 | 法国微纳米科技城技术转移部主任, Minatec主任 |
Péter Krüger | 德国 | 德国拜耳科技材料股份公司涂料、粘合剂及特性业务单元物理部和可持续部主管 |
Saeed Sarkar | 伊朗 | 伊朗国家纳米科技振兴委员会委员长 |
杨培东 | 美国 |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
包信和 | 中国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Sebastian Koltzenburg | 德国 | 德国巴斯夫公司先进材料及系统研究部侦察及技术孵化组首席科学家 |
Hee-Gook Lee | 韩国 | 韩国LG 公司总裁 |
Takashi Iwamoto | 日本 |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教授 |
徐坚 | 中国 | 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 |
Alexander Pogány | 奥地利 | 奥地利交通、创新及科技部 |
Chun-Yung Sung | 美国 | Bluestone Global Tech首席执行官 |
Nobi Kambe | 美国 | 美国凤凰创业合伙公司普通合伙人及联合创始人 |
Ross Kozarsky | 美国 | Lux Research全球高端材料及纳米技术小组领导人 |